PP塑料造粒机工艺流程
PP塑料造粒是将废旧PP制品(如编织袋、塑料盒、瓶、桶等)或新料转化为可再利用再生颗粒的关键过程,核心是通过预处理-熔融塑化-成型-冷却-切粒等环节,去除杂质、恢复PP的高分子特性(如高流动性、韧性),确保再生颗粒符合后续加工(如注塑、吹膜、拉丝)要求。
原料预处理:去除杂质,保证纯度
预处理是造粒的基础,直接影响颗粒质量和设备寿命。首先通过人工或机械分拣将PP原料与其他塑料(如PE、PVC)、金属、橡胶、纸屑等非PP杂质分离,避免混入杂质导致造粒机堵塞或产品质量下降。随后将分拣后的PP材料送入破碎机(如锤式破碎机、撕裂式破碎机),破碎成3-10mm的碎片,增大物料比表面积,提高后续清洗和熔融效率。

清洗去杂:彻底清除表面污染物
破碎后的PP碎片需通过清洗设备去除表面的油污、尘土、标签残留、胶水等杂质。常见清洗方式为带水粉碎冲洗(一边破碎一边用高压水流冲洗),随后通过摩擦清洗输送机(如滚筒式清洗机)进一步去除缝隙中的顽固杂质。清洗后的PP碎片通过甩干机(离心脱水机)去除大部分表面水分,减少后续干燥能耗。
干燥处理:降低含水量,防止水解
PP材料对水分敏感,若含水量过高(>0.05%),在后续熔融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(高温下水分子破坏PP的酯键),导致分子链断裂、颗粒发脆、性能下降。因此,清洗后的PP碎片需通过热风干燥机(或脱水提料机)进行干燥,将含水量降至0.02%-0.05%以下,确保熔融过程稳定。
配料混合:调整配方,优化性能
根据再生颗粒的用途(如注塑、吹膜、拉丝),需向干燥后的PP碎片中添加改性助剂,并通过高速混合机(或双螺杆失重喂料机)均匀混合。常见助剂包括:
- 抗氧剂(如1010、168):防止PP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氧化降解,延长产品寿命;
- 增韧剂(如POE、EPDM):提高PP的冲击韧性(如低温抗冲击性),适用于寒冷环境下的制品;
- 填充剂(如碳酸钙、滑石粉):降低成本、提高颗粒刚性(如用于注塑托盘、垃圾桶);
- 色母粒:调整颗粒颜色(如黑色、白色、彩色),满足下游产品的外观需求。
混合时间一般为5-10分钟,确保助剂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。
熔融塑化:高温高压,形成均匀熔体
干燥后的PP混合物通过强制喂料机(变频调速)进入双螺杆挤出机(或单螺杆挤出机)。螺杆通过旋转剪切、压缩作用,将物料逐步输送至料筒深处,同时料筒外部的加热圈(电加热或油加热)将物料升温至PP的熔点以上(通常180-240℃,具体温度根据PP牌号调整)。在高温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,PP碎片完全熔融为均匀、粘稠的熔体,并建立稳定的压力(确保后续挤出顺畅)。
成型挤出:形成特定形状
熔融的PP熔体通过机头模具(如圆形、矩形、异形模头)挤出,形成连续的条状或片状物料(直径通常2-5mm)。模具的设计需根据产品要求调整,如圆形模头用于生产圆柱状颗粒,矩形模头用于生产片材。挤出过程中需控制挤出速度(与冷却速度匹配),避免熔体在模头处停留过久导致降解。
切粒:切割成均匀颗粒
冷却后的条状PP通过切粒机(如旋转式切粒机、水下切粒机)切割成均匀的颗粒(通常3-4mm×3-4mm)。切粒机的转速需与挤出速度匹配(如挤出速度150kg/h时,切粒机转速约2000rpm),确保颗粒长度一致(误差≤±0.5mm)。水下切粒适用于高填充或高粘度物料(如玻纤增强PP),可避免颗粒粘连,提高切粒质量。
高填充母粒造粒机 http://www.bbjd2008.bsjdl.com/
pe塑料造粒机 http://www.bbjd2000.bsjdl.com/
PE抗车辙剂颗粒 http://www.bbjd2029.bsjdl.com/